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朱汉民
2020年6月初,湖南大学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本人参加中国历史研究院“《(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指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由此,开启了笔者承担《(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卷纂修的工作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体会。
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这一学术文化工程还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新编)中国通史》上起远古,下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采用断代史和专门史相结合的纂修体裁,总计30卷、约2000万字。整个工程从2020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书稿撰写,2025年完成审读和结项,2026年完成全部出版。《(新编)中国通史》实行分卷主编负责制。被选拔出来担任分卷的主编,其实是一个代表国家意志、国家学术的重大学术工程项目。所以,笔者一边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申请重大项目《宋学源流》延期结项,一边从2020年7月开始,正式推动《(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卷的研究与写作。
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中华民族具有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没有中断的历史,中国人一直有悠久的编纂历史的传统,而《中国通史》在现代中国学术界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曾经有范文澜、郭沫若、白寿彝等史学大家主编的《中国通史》。随着时间的变迁,几十年前撰写的《中国通史》已不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的文化需求。尤其是近30年来考古材料大量发现、史学观念更新发展、史学成果不断出现,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推出一部新的中国通史著作。
中国思想史是20世纪的一门显学,作为一套新的学术体系与价值体系,其与晚清以来中国人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密切相关。如今中国与世界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站在长远的人类历史的宏大视角,重新对中华文明作深度思考。作为文明自觉的中国思想史研究,需要对中国思想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多元性与一体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等问题,重新作出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恒长历史价值的学术回应。
全力以赴,力创精品。随着学术研究工作的顺利推进,《(新编)中国通史》即将进入到修改、定稿和出版的阶段。我们将全力以赴,推动“中国思想史”卷的初稿完成和进一步修订、完善,力争按照《(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指导小组的意见,高质量完成这一重大学术文化工程项目。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2024年11月20日 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