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发展研究湖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政研究 >> 建言献策 正文

以科技金融创新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内生动力

日期:2024-07-29

杨胜刚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涵盖了由科技创新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广泛应用科技金融,有利于支持科技型企业以及高科技项目获得更便捷高效的融资,从而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建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科技金融体系,是实现金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可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内生动力。

从全国来看,当前湖南科技金融创新实力处于较为领先位置,但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仍存在顶层设计缺乏、支持力度不足、信息共享不畅及服务滞后等短板,创新链与资金链之间的卡点堵点仍较多,导致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初创型科技企业仍面临融资难题。为此,应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与产业的耦合协同,助推“源于科技、兴于金融、成于产业”成为湖南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

完善顶层设计,出台科技金融政策。建议尽快出台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为系统牵引的科技金融政策。重点通过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等方式发行科技创新债;积极稳妥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符合条件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以知识产权运营未来收入为底层现金流发行证券化产品。完善科技金融助力我省制造业的相关机制。支持银行机构针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贷款,调整优化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探索较长周期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差异化考核;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小微型科技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较各项贷款不良率提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鼓励银行机构开发“湘科贷”“湘才贷”“湘知贷”等具湖南特色的政银合作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贷款给予最高80%的贷款本金损失风险补偿;通过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议省财政对符合要求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首贷,给予贷款金额年化1%、最长不超过两年的贴息。

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建议降低融资门槛,超前支持企业智能数改。安排省级财政资金滚动支持数字化转型项目,落实好“首台套”“首批次”等奖励政策,继续用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先进制造业高地专项资金,鼓励耐心资本设立企业智能化发展基金;通过与企业签订创新协议,明确在资金方面给予超前支持,鼓励企业超前部署。支持构建智库人才体系,以龙头示范集聚成长。一方面,以湘江科学城建设等为依托,打造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国际高水平引才聚才体系和人才服务保障生态;另一方面,引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家级高端专业智库,建设湖南智能制造协会、湖南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生态载体,链接本地产业生态与全国优质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利用工程机械集聚优势,将技术改进方向具化到5G、区块链等模块具体场景。通过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数智转型标杆作用,推动实现数字化资源的集约利用、集成共享,加快数字技术在企业、行业和园区的应用,带动形成一批智能制造车间和数字化企业。

畅通信息共享,减少信息障碍。推进信息共享,强化数字金融赋能。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大金融与税务、市场监管、海关等信息互联互通,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查询机制,降低金融与各机构的沟通成本;通过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四算一体”融合,帮助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流水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预警异常交易,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努力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数字化赋能。发挥保险作用,提高信贷容错度。进一步提高企财险、出口信用保险等对高技术制造企业的风险保障力度,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围绕智能化改造等重大战略项目,为企业量身定制保险服务方案,开展“保险+服务+数智科技”等创新保险业务,推动“风险减量”。鼓励多方发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可借助数智工具识别因短期经营困难而引发贷款不良率上升的制造企业,对这类企业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上限,给予一定宽限期;完善制造业政策性金融服务机制,加强政、银、企深度合作,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鼓励以地方政府贴息、政策性融资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助力链上企业降本增效。

坚持需求引领,丰富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机构对关键制造产业的前瞻性研究,坚持需求引领。加强金融机构对重大装备、核心零部件、半导体等领域研究,学习和关注其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产业逻辑,聚焦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准确挖掘其对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供给,提高科技金融服务对智能制造企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比如对于科创属性强、轻资产的制造企业,金融机构可提供早期股权融资和PreIPO融资等金融服务;对于较成熟的装备类企业,可通过融资租赁助推其国际化销售;对于正处于产业整合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并购贷款等信贷资金服务为主、融资咨询服务为辅协助其进行产业整合。充分发挥金融政策引导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可对高端制造业等关键领域实施定向降准,并主动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加快提升中长期贷款比例,有效增加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破解制造企业“短贷长投”难题。加快金融业务线上化、数字化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输出大数据风控等技术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产品设计、风险定价、敏捷交易,以线上开放平台为载体,力保不同渠道、资质、资金需求的制造企业都能匹配到适宜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打通金融供给“最后一公里”。同时依托产业链交易数据、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产业集群较好的园区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促进信用传递与再分配。

【作者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湖南大学金融发展与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9ZWA13)阶段性成果】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2024年7月29日 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