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发展研究湖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政研究 >> 建言献策 正文

在“非遗”传承创新中 大力弘扬廉洁文化

日期:2023-12-07

常宁市庙前镇中田古村,剪纸非遗传承人指导小朋友们练习剪“廉”字、“福”字。(资料照片)

周秀鱼春 杨逵 摄


王松 彭世文

今年初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中央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的战略部署。《意见》强调厚植廉洁文化基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对于汲取崇德尚廉、廉政为本、秉廉守正等传统廉洁文化精华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括民族语言、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美术、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医药,等等。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包罗万象,涵盖丰富的社会生产、生活内容,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源,有着重要的以文化人的社会功能。

挖掘廉洁内涵。各种民间艺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诸多朴实的清廉元素,有着丰富的廉洁内涵。如湘绣,择素底白绢,千万次针与线的勾连间,考验的是绣工对本心的坚守,懂得“善始善终”。洞庭木雕,取樟木为材,纹理通达清晰,不腐不朽,防虫隔潮,雕刻中要有甘于寂寞的耐心和淡薄寡欲的心性,刀的进退,木的取舍,让人感悟“进懂分寸,退守底线,取有追求,舍去杂质”。益阳小郁竹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有度,直有节。是守初心、持恒心;非俗所惑、欲所扰。曲直可治,是非可辩”。湘潭石鼓油纸伞,则是“一把好伞,取竹之风骨、纸之清白、油之不腐、莲之意蕴……”在怀化地区,流传着一首《戒酒财气歌》:“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下山的猛虎,气是惹祸的根苗。要为人世真君子,酒色财气全丢抛。处处节律很重要,一世也难摔大跤。”歌词鲜活直白,通俗易懂,富有人生哲理。

融合清廉元素。在非遗传承创新中,不断挖掘本土文化特色,为戏曲、剪纸、弹词、龙灯、竹编、礼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清廉内容,赋予非遗深厚的“廉”文化内涵。比如邵阳的非遗传承人依托传统戏曲、宝庆竹刻、滩头年画、花瑶挑花、苗绣、剪纸等非遗技艺,展现莲、梅、竹、兰等清廉寓意图案,使非遗传承与清廉文化“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隆回县滩头镇年画因其独特的造纸工艺和印刷工序,色彩艳丽润泽、造型古拙夸张,作品通常呈现出浮雕般的艺术效果,传承人深挖传统年画的廉洁文化内涵,提炼出“正、廉、勤、和、信”方面的故事素材,通过传统年画讲述清廉故事、塑造生动的清廉人物形象,将清廉文化生活化和形象化,使之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常宁市罗桥镇下冲村新屋袁家“字灯”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传承人将廉政“佳句”融入传统“字灯”,弘扬清廉村居文化。古丈县墨戎苗寨的银饰工艺源远流长,他们打造的以花中四君子为素材、以清廉为主题的分茶器、水杯、梳子等银饰赢得市场的肯定。

弘扬廉洁精神。大力弘扬传统艺术中的清廉文化,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传播,进一步拓展“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讲好清廉故事,传播清廉声音,弘扬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比如湖南省昆剧团推出新编昆剧《乌石记》,讲述了唐代贤相刘瞻和妻子清廉自守的故事;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演的廉政题材历史大剧《烧车御史》,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被京城百姓赞为“烧车御史”“铁面御史”的涟源人谢振定依法办事、不畏权势的故事;岳阳市的廉政花鼓戏《大夫殉国》在端午节期间巡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赴湘流葬于鱼腹中,安能以身洁而蒙世俗尘”,人们不仅为颇具感染力的旋律和唱腔所吸引,更为戏中屈原“志洁行廉、独立不迁”的精神所感动;邵东市花鼓戏小戏《本色》、传统戏《屠夫状元》、祁剧小戏《邵东清廉说》《外甥审舅》《狸猫换太子》等戏曲表演紧扣清廉主题,展现瑰丽湖湘文化的清廉基因,传递了新时代反腐正能量,其诙谐、活泼、清新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武冈丝弦弹唱节目《萝卜眼里长铜钱》讲述了当年红七军由桂入湘转战武冈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这些作品生动诠释了清廉理念,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同时,让风清气正浸润人心。

(作者分别系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湖南大学纪委办主任兼监察处副处长)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2023年12月7日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