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发展研究湖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政研究 >> 建言献策 正文

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高校力量

日期:2023-08-09

邓卫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战略的交汇点,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人才的重要任务。全面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是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更是应有的责任担当,使命担当。

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展高质量国家安全教育

F1AE

▲湖南大学一办公楼(湖南大学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素养,是高校维护国家安全重要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事业的后继有人。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内容不仅涵盖国土、军事等传统国家安全,更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网络、极地、深海等非传统国家安全和新型领域安全。高校开展高质量国家安全教育,一是加速培养综合型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弥补当前非传统国家安全和新型领域国家安全师资缺乏及现有从事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对非传统国家安全和新型领域安全知识缺乏的短板与不足。一方面对现有从事形势政策、军事教育的师资进行综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总体国家安全观素养。另一方面要制定专门的综合型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培育规划,引进国家安全教育专业教师,聘请国家安全领域专家兼职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工作,培育和选拔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要制定国家安全教育师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引领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完善学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围绕《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研制编撰高质量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教材,开发国家安全线上课程、教育资源库,线下线上常态化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和各种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依托学校驻地资源,建设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持续丰富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三是全力开展高质量国家安全教育社会服务。发挥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师资综合水平高、专业优势明显的作用,根据各级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组织、学校所在地社区群众的需要,开设专门的社会服务性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国家安全教育服务,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贡献高校力量。

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 培养国家安全拔尖创新人才

140D0

▲湖南大学校区一隅(湖南大学供图)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科技领域安全的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破解“卡脑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缺乏)问题,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卡脖子”(关键技术被掐断)技术,培育具有维护国家安全技术与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任务。

作为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交汇点的高校,一是发挥学术高地作用,建设高质量国家安全学科与智库。通过高质量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不断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品格、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理论发展、不断培育综合型国家安全高层次人才。聚焦国家安全战略规划和重大需求,集中力量建设国家安全高端智库,吸引集聚跨领域的国家安全高层次人才,围绕国家安全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为国家安全领域各项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咨询、专业论证与高质量建议,以高质量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为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和可靠人才支撑,解决国家安全领域“卡脑子”问题。

二是发挥科研人才、机构集聚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努力为攻克影响国家安全“卡脖子”技术难题贡献力量。要高质量实施“强基计划”及各项人才计划,大力培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破除政策性障碍和体制机制性障碍,紧跟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瞄准科技安全、生物安全、网络安全、深海安全、核安全、太空安全及相关顶尖前沿领域,探索新途径新机制,组建跨学科团队,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重大国家安全领域科研,培养全面自主掌握前沿科技专项领域和跨领域安全知识、技能的高质量国家安全专业技术队伍。

全面增强维护高校领域国家安全能力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高校

124D6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正门(湖南大学供图)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也是维护教育安全的中坚力量。要始终坚持以师生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全面增强应对教育安全风险能力,建设高水平平安校园,以新安全格局服务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不断强化师生国家安全理论武装。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高校党委中心组带头,开展深刻生动、入脑入心的国家安全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思想。坚持集中性宣传教育和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针对学校各级干部、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各类社团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常态化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研讨,不断增强师生坚持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使命担当,全面提高师生员工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高校维护国家安全、应对教育安全风险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

二是不断增强防范重大教育风险的能力。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摆在突出位置。要强化风险研判,加强网上网下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定期组织综合分析研判,对重大风险隐患及早发现、及时化解。要管控内生风险,在高校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各项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加强风险评估,防止“往河里扔石头”。要强化联动处置,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备足“工具箱”,加强干部培训和应急机制演练,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快速、稳妥、有效处置。

三是不断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围绕高校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完善高校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丰富完善新时代高校平安建设内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高校平安治理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校园安全治理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纵向贯通无阻、横向联动高效的安全治理机制,不断增强学校安全稳定职能部门、机构、组织安全信息系统整合力、潜在风险联动研判力、系统风险一体应对力,突发事件协同处置力,统筹抓好高校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各方面安全。要严密安全防范体系,紧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师生安全需求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高标准建设现代化防范体系。物防建设强调不同校区、不同建筑安全设施布局的科学性,确保物防设备既因地制宜又能系统联动;强调重点场所、重点设施、重点人群安全设施建设的精准性,突出公共场所、公共通道、公共区域安全设施的公共性与操作简便性,确保既保障重点场所安全又突出安全的显示度、共享度;技防建设要强化预警集成能力提升,与数字校园建设战略紧密结合,突出对校园不安全因素探测的全天候全覆盖,突出技防终端、系统物联功能,实现安全隐患信息的自动挖掘、集成、分析与预报。人防要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要根据实际逐类逐层逐级逐岗压实安全稳定责任,强化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要强化校地联动,实现与高校所在地安全稳定部门、机构、组织、人员平安建设的信息联通、风险联防、问题联治,不断提升平安校园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信息来源:《新安全》杂志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