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非洲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9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非洲联盟领导人就非盟成立20周年和中国非盟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互致贺电时强调,愿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近年来,湖南统筹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探索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收获了累累硕果。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持续推动湘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谢赤 肖皓
2021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发表《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宣布中国与非洲共同实施“九项工程”。湖南省探索实践的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成为“九项工程”里的重要举措内容。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实施的第一年,湖南积极落实论坛成果,不断深化先行,实现湘非贸易逆势增长。基于此,湖南应进一步围绕“人员交流—文化互鉴—智力先行—信息聚合”,培育、巩固和深化湘非经贸合作优势,持续推动形成“湖南搭台、全国唱戏、中非共享”新格局,努力打造中非合作“九项工程”样板区。
加大人员交流,拓展湘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民心相通是新时代湘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湘非经贸发展前景广阔,必然会吸引大量非洲人民来湘发展,并带来外籍人员本地管理、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新课题。中非是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好朋友,应提前谋划外籍人员本土管理政策,分类管理入境、滞留、就业、安居等事项,规划重点居住区,提升配套服务质量;优化工作签证延期流程,探索学生签证延期和就业管理;制定并实施中非经贸类人才政策,确保人才享受相应福利;推动地市层面对非缔结友好城市,举办湘非青年或妇女主题活动,积极打造中非人员交流“管得住、活力强、民心通”的地方新窗口。
加深文化互鉴,培育湘非经贸合作“新要素”。文化互鉴是新时代湘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因素。中非经贸博览会是湘非经贸合作重要窗口,“毛泽东”和“袁隆平”是湘非合作重要文化符号。基于此,湖南应持续推进湘非文化交流,打造湘非特色文创,依托湖南文化产业优势,加强与TikTok、快手海外版Kwai等新媒介合作,大力发展湘非合作共享的数字传媒,孵化中国和非洲人民喜好的“影视作品”“大众娱乐”等新产品,多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与“非洲故事”,引发中非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鸣,着重对非洲国家讲好湖南经济发展经验。与此同时,持续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湘”“非”特色品牌,借助Kilimall跨境电商平台等数字贸易平台重点打造对非“湖南”品牌,围绕进口非洲农产品重点打造“非洲”品牌,持续以“文化+”赋能湘非经贸合作。
加速智力先行,筑牢湘非经贸合作“新支撑”。智力先行是新时代湘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在信息不够对称背景下深化合作的基础工作。我省建有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中非经贸产教联盟等智力平台,应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区域国别学领域,从经贸、产业、法律、人文、医疗等多维度聚焦非洲重点区域和国家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本、硕、博多层次友非知非人才;在促进研究领域,立足破解中非经贸合作的痛点和难点,助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实践创新;在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围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企业,推行“援助+职教”模式,大力培养非洲当地蓝领。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深化省内各相关智库的横向联动、加强与国内同类智库的交流互动、积极与海外专业机构联系合作,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跨领域、跨人才、跨空间”的中非经贸合作“智慧”体,为湘非经贸合作提供长效的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撑。
加强信息聚合,打造湘非经贸合作“新引擎”。信息聚合是新时代湘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湖南在拥有多个国家级对非平台基础上形成更大竞争优势的重要着力点。目前湖南正在打造“中非经贸数字智谷”项目,为中非经贸搭建“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在数据基础方面,应加强与省内智库机构、相关单位、重要企业的合作,建设多机构共享的信息门户,并聚合中非相关国际组织、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供需信息;在功能定位方面,应为中非企业投资、贸易决策和经营过程提供多视角、全方位、高价值的有效支撑;在建设思路方面,应形成多方受益、合作共享、持续运行的商业模式,分阶段打造“一站式”中非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平台的发展重点,在于助推非洲国家提升跨越“数字鸿沟”能力,率先探索湘非数字经济合作,形成地方对非合作新优势。
(作者分别系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湖南大学副校长、教授;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