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赤
自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成功举办以来,湘非经贸合作持续升温。“非洲禀赋”与湖南“优势产业”互补,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强劲支撑。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湖南应利用好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平台,以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引领、以培育开放新动能为核心、以塑造开放新优势为载体、以搭建开放新平台为依托、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奋力推动对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构建开放新格局,共享互利共赢新机遇。一是加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的协调对接,充分发挥“双循环”节点作用,全力推动湖南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二是充分发挥“一核两翼多节点”总体布局作用。其中作为“一核”的长沙应争当“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全面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作为“两翼”的岳阳和郴州应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临港优势和湘粤港澳直通优势,合力打造非洲商品先到湖南、再覆盖到全国的流通闭环,建成辐射全国的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多节点”强调协同推进对非合作根基良好的衡阳、湘潭等地开放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与节点城市之间要素流通和深度合作,全面提升湖南开放能级。
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曹高林 摄
培育开放新动能,拓展对非合作新空间。一是复制推广湖南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政策,探索实施高水平的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举措,形成符合国际惯例、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二是积极布局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与非洲契合度高、市场互补性强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平台、以产业为纽带深化湘非经贸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三是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以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为重点强化补链、稳链、强链、控链,引导优势资源集聚湖南,打造面向非洲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四是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非洲市场、创新能力强、具有产业特色的“隐形冠军”企业,形成涉非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格局;五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湖南路径”,加快构建要素齐全、载体有力、企业主导、转化畅通的创新体系。
塑造开放新优势,打造对非合作新范式。一是统筹推进“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湖南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升湖南内外联结水平;二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以湖南信息港为依托,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模式,全力打造面向非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高地,形成湘非数字经济合作新优势;三是依托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积极探索建立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产业合作的人民币结算、清算、投融资业务,建立更完善的金融开放合作机制;四是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大力引进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高水平外资项目,同时全面落实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开展富余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走出去”,在湘非经贸合作中塑造双向投资新优势。
搭建开放新平台,勇当务实合作“先行者”。一是充分利用中非经贸博览会这一国家级战略平台,高标准建好中非经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中非经贸博览会智库等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二是加速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中非产业合作的大平台、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争当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三是支持省内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并依托非洲当地优势资源联合打造中非境外园区“升级版”;四是加快推动中非自由贸易协定建设,形成贸易、投资、安全等领域的共同治理机制和治理平台,为深化湘非经贸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五是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企业参与科技研发型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打造境外科技创新平台;六是探索境外经贸合作区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园区联动发展,共同推进海外仓建设。
营造开放新环境,推动湘非合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市场化的对非经贸合作服务体系,强化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的市场化服务机制和智力支撑机制,搭建对非合作资源共享共用平台;二是扎实推进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涉非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全面推进一站式、全流程的中非经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争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四是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的诚信机制,建立涉非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非洲企业违法违规信息交换机制,并与国内信用支持挂钩。
(作者系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湖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