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和连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双胜利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形势下我国以开放合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推动资本高质量“引进来、走出去”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板块之一。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在我国开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湖南应紧抓自贸试验区建设契机,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要素集聚与产业链升级相结合、扶持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以优势产业为基石、以简政放权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以创新创业为纽带,加速外资在湖南集聚提质,加速湖南投资走向世界各地,推动形成“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的湖南特色投资新沃土。
以简政放权规范审批为导向,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明确政府权力清单,在复制、推广其他自贸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行对外商投资实行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以“准入前国民待遇+登记备案”为辅的外资准入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外资准入效率;建立“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规划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政府引导”的原则,减少对投资主体的干预,将重心转向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责,实现由规范外国投资者的主体资格向规范投资者投资行为转变;按照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的要求,构建“自上而下”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并以制度建设助推监管常态长效、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助力监管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以社会中介有效评估监管效力。通过监管功能的整合和重塑,强化跨部门联动反应和信息互通,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控、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动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以投资便利化为抓手,优化外资企业投资经营环境。建立外资企业用电、用气审批“绿色通道”,支持外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采用集约化用地、依法灵活用工等多种措施来降低经营成本;积极推行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免所得税、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探索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投融资及金融业务的税收政策,在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支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强化“靶向引才”、“柔性引才”机制,争取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工作,简化外国人才来湘工作许可程序,积极探索推进引才引智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国际商事调解、仲裁机制,完善外商投资促进、项目跟踪服务和投诉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化解外资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商事争端,为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加强银企合作,探索建立“风险资金池+银行+保险或担保”等多种形式组合的金融机构风险补偿制度,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力度,支持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优化外汇金融管理程序,积极开展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业务。
以创新创业为纽带,扎实推进外资企业持续增资扩产。积极推进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核三区”(即以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为核心区,以长沙高新区、湘江新区和岳麓山大学城创新创业园为共建区)的基地布局,实现海外创新资源与省内创新示范区的双轮驱动,据此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式的科技创新生态;坚持“四个面向”,以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总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人才链,建立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新态势,全力打造高端人才荟萃、创新资源集聚、创业激情涌动的“创新智谷”;支持外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推动海外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高端智力资源及要素落户集聚湖南;引导自贸试验区内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强合作,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形成包括人才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全方位创新转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保护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着力提高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完善技术专利交易平台和商业转化机制,激发外资企业创新活力。
以产业链为依托,积极打造产业承接转移新高地。以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狠抓产业链协同和产业链招商,并在明确相关产业链“断点”、“堵点”基础上,大力引进行龙头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及产业链核心企业,有效嫁接改造现有企业,推动内外资企业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分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以环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为重点区域,以飞地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补链式”“延链式”“强链式”承接转移,打造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的“飞地经济”区域合作示范区;加快构建与粤港澳三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协作体系,聚焦“三大三新”(即大数据、大通道、大健康、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重点产业,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链,扎实推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打造内陆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以湖南为基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要市场,集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并有重点、有节奏、有策略地优化产业链和富余产能的全球布局,据此打造内联外合的中非产能合作先行示范区。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务实创新境外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备案报告管理制度,推行“管理分级分类、信息统一归口、违规联合惩戒”的对外投资管理模式,并按照“鼓励发展+负面清单+最终目的地”管理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健全境外投资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对外投资产业联盟和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共同推进境外投资项目库、资金库、信息库建设,实现跨境投资全链条信息共享;加强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审核,加快对外投资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试点推进自贸试验区“信用云平台”建设,落实“境外投资黑名单”制度;健全服务促进、融资合作、风险保障、人才培训等境外投资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支持国内资产评估、法律服务、会计服务、投资顾问、设计咨询、风险评估等相关中介机构发展,优化企业境外投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加快建设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推动中资金融机构海外网点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境外资产或权益的处置能力,并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境外投资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采矿权、知识产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
(作者系湖南大学教务处处长、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秘书长,湖南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信息来源:《“三高四新”战略》,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